政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知识 > 模具知识

模具知识

模具配件加工内外径研磨及加工工艺的发展

2021-08-273494人次浏览
  新中国的模具配件加工磨料磨具行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渐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磨料磨具研发、制造、检测体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十多年里,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磨料磨具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曾经大大缩小。但是,由于世界材料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和技术,以及科研手段的迅猛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一段时间里,国外磨料磨具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而这个时期我国的磨料磨具行业正处于工业管理体制变革、企业转轨变型、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阶段,原有的产业布局被打乱,新的市场秩序正在探索建立,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时处于停滞状态,使得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被迅速拉大。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模具配件加工磨料磨具行业是以原来第1机械工业部所属的七家砂轮厂为主导厂,再辅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地方砂轮厂而形成一个磨料磨具制造体系。现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市场考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原来的七家部属企业除了在原第四砂轮厂基础上成立的山东鲁信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他几家企业基本处于停滞或经营十分困难的状态。地处沈阳的第1砂轮厂早已破产;地处郑州的第二砂轮厂是行业内第1家上市公司,公司全称“白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豫白鸽”,现在已被借壳退市,分解为几个小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贵州的第三砂轮厂、第六砂轮厂并入第七砂轮厂后,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发展问题,几次分分合合,大伤元气,七砂集团也面临破产,其生产经营部分也已经分解为几个小的企业,凭借资源(主要是电价和原料)优势艰难运行;而西安的第五砂轮厂主要是生产制造硅碳棒产品,基本上已经不属于磨料磨具行业的范畴。--东莞内外径研磨     改革开放后,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民营模具配件加工磨料磨具制造企业,虽然这里面也不乏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优良企业,但大量的民营企业仅仅是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依靠从原国有主导厂“挖”来的技术工人,在进行比较简单的低档次产品的重复生产和恶性低价竞争,使我国的磨料磨具行业仍然在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即使是出口量较大的磨料产品,也往往是凭借廉价的资源和人工优势,在为国外先进磨具制造企业提供廉价的原材料。现在,只有鲁信高新依靠下大气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走出了困境,同时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东莞内外径研磨    近年来,企业使用三维CAD的已越来越多,有的企业已经达到很充分的应用。与此同时,CAE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是从国外引进的CAE软件,经过二次开发,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是国内自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CAE软件也已在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

  目前已经应用的CAE软件主要有引进的LS、DYNA3D、DYNAFORM、PAMSTAMP、OPTRIS、AUTOFORM及国内自己开发的VFORM、KMAS、sheetForm和CADEMⅡ系统等。

  作为汽车大型覆盖件模具开发中的核心技术CAE技术,现在的CAE软件已在传统的只作成形分析上实现了升级,能参与冲压工艺的全过程,在分析内容的广泛性、实用性、精准性方面都有显着的进步。这对产品设计与工艺分析、提高模具非凡是拉延模的成功率、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模具质量都有显着作用。数字化制造、逆向工程、并行工程、灵敏制造、精益生产等先进技术也已在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并产生了良好效果。在模具厂普遍采用CAPP虽然有很大难度,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以前很少采用的高速加工技术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开始广泛应用阶段。把模具设计中大量的经验、标准和规范与CAD/CAM技术系统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全方位(从数据到产品)模具配件加工模具设计和加工的解决方案的有关软件也已开始被应用,并有效地提高了模具质量和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 

  由于装备水平和设计加工技术的提高,再加上人员素质的提高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国产汽车覆盖件模具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提高。国际模协秘书罗百辉认为,模具水平的提高是多方面的,体现在模具生产的全过程。过去不能生产的模具现在能够生产了,这更体现了水平的提高。现在,包括高难度整体侧围和翼子板在内的中档轿车全部覆盖件模具国内已能生产。为合资企业国外车型配套的模具配件加工模具和一些出口模具,也可以通过国外(如日本、德国)公司的标准验收。

  国内一些骨干企业已实现了从局部零部件、中低档轿车模具过度到整车零部件、中高档轿车模具产出的能力。与自动化压机配套的大型连续模和多工位级进模现在国内也已有了较高水平的产品。国内高端模具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中高档轿车模具全部依靠进口的现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变。近年来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覆盖件模具和大型多工位自动化模具的出现也说明了模具技术质量等综合水平和实力的进步。

版权所有:安徽模具行业协会   皖ICP备2024041389号  协会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155号升华大厦616室
邮编:230001  电话:0551-62889817 65369816 邮箱:ahmould@126.com

皖公网安备 34019202000748号